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化学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文化学术>>正文

我校刘敬权教授团队在选择性光活化聚合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作者:王小斐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郭书君        日期:2022-02-24     阅读:1

新闻网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敬权教授团队和新南威尔士大学Cyrille Boyer教授团队在选择性光活化聚合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以“Selective Photoactivation of Trithiocarbonates Mediated by Metal Naphthalocyanines and Overcoming Activation Barriers Using Thermal Energy”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JA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11700),该杂志影响因子15.419,文章的第一单位是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作者是刘敬权教授团队和Cyrille Boyer教授团队联合培养的武子龙博士,通讯作者是刘敬权教授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Cyrille Boyer教授。

刘敬权教授和Cyrille Boyer教授多年致力于发展基于光控“活性”聚合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即photoinduced electron/energy transfer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PET-RAFT)。近年来,PET-RAFT聚合因为其优越的氧气耐受性及其在可见光、甚至在近红外光下展现的可控性被广泛应用在多种聚合物材料合成场景中。值得注意的是,光催化剂的选择对PET-RAFT聚合具有关键影响,使聚合能够在特定波长的光(从蓝色到近红外波长)下选择性地执行。近年来,对PET-RAFT聚合体系的探索进一步揭示了一些光催化剂对某些RAFT试剂具有独特的选择性,从而实现了精确单体插入和复杂聚合物结构(例如接枝或梳状共聚物)的合成。虽然这些对RAFT试剂具有独特选择性的光催化剂已经被报道在各类期刊上,但目前还没有工作利用计算化学来探究和揭示这种在PET-RAFT聚合中存在的光反应选择性。在此基础上,刘敬权教授团队和新南威尔士大学Cyrille Boyer教授团队合作,利用金属萘酞菁作为光催化剂并实现了对三硫代碳酸酯RAFT试剂的选择性光活化。具体而言,在室温下金属萘酞菁能够在近红外光的调控下激活具有叔碳R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并可引导丙烯酸酯可控聚合,而具有仲碳R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却不能被其激活并且聚合转化率始终为0%。这种对于不同R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的光活化选择性是前所未见的。此外,本文工作结合了密度泛函理论(DFT)量子化学计算和实验上的探索与表征,揭示了在机理上控制PET-RAFT聚合的关键要素并探究和解释这种独特选择性。有趣的是,通过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提高约15℃),此光催化剂可以克服具有仲碳R基团的三硫代碳酸酯光活化的能垒,使其成功引导光可控聚合。在光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上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并在功能性聚合物材料合成、光热催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另外,刘敬权教授团队近几年在光催化聚合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19, 124-125, 15-24;Analytical Chemistry2017, 89, 2065-2072;Polymer Chemistry2017, 7, 5880-5887;Analytica Chimica Acta2018, 1039, 31-40;Polymer2015, 61, 198-203;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2014, 52, 2715-2724等杂志上。所研发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传感检测、药物控释、功能聚合物合成等诸多领域。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text, application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