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为名 生命守护
“青心”意指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这二字,简单却响亮,是医者的铿锵誓言。她蕴含多重深意,兼具地域属性、专业定位与服务初心,是医者仁心和责任使命的高度凝练。
2025年,医院确立“生命至上 青心守护”核心服务理念,将医疗使命、地域归属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形成鲜明的服务标识,彰显守护心血管健康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承诺。站在新的起点,我们以“青心”之名,开启了重塑文化、擦亮品牌的新征程。
“青”字双关,既锁定“青岛”的地域根基,又彰显“青岛大学”的科教渊源,清晰勾勒出立足青岛、辐射胶东、面向全国的服务版图。作为青岛大学的附属医院,青心依托大学的科研平台和人才优势,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学科发展。
“心”字精准聚焦核心,以心血管疾病为专攻方向,深耕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的全周期管理,凸显专科医院的精准医疗特色。医院通过构建涵盖预防、救治、康复的全周期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青心”谐音“倾心”,生动诠释了医院的服务理念,传递出对患者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寓意以全心全意的态度守护每一颗心脏的健康。老院长朱震曾言:我唯一的心愿是世人的心脏都能正常跳动!
“生命至上”体现了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责任感,而“青心守护”更是对这种责任的全力践行,高度概括为“用医术和责任托举生命,用情感和服务守护健康”。通过“生命至上 青心守护”的立体化表达,医院实现技术创新、服务深化与文化厚度的统一,彰显心血管专科领域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蜕变跨越 “青心”诞生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青岛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室应运而生,成为省内的第一个心血管病研究机构,也是“文革”恢复高考制度后国家教委批准的第一批硕士点之一。研究室不仅填补了区域学术空白,更以“ZMCR-100型携带式小型多功能心脏急救仪”这一创新成果,斩获第36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为“青心”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科研根基。
1988年,随着规模的扩大,研究室提升为研究所,成为处级教学科研单位。做好了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理论迈向实践的准备。
1992年,为适应医学科研工作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服务面,经批准心研所增挂“青岛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牌子。
1993年,随着青岛大学的新组建,医院改称“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暨“青岛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1994年,青岛市市南区芝泉路5号迎来历史性时刻——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正式揭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亲临剪彩,见证了这一里程碑。首任院长朱震教授,这位国内心血管病领域的泰斗,不仅以精湛医术引领学科发展,更以“师者匠心”培育人才梯队。他邀请陈灏珠院士、方圻教授、黄宛专家等顶尖学者来院坐诊、查房、讲座,将协和、军总等国内一流医院的学术基因注入“青心”。
2013年,省编委批准医院更名为“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暨“青岛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这一年,医院率先创建了青岛市首个体外反搏临床研究基地、青岛市高血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脑心同治研究中心。获准建立青岛市首批远程会诊中心,开展远程医疗会诊业务,对上覆盖北京、上海等国家级医疗中心,对下覆盖山东省各市县基层社区,互相提供技术支持,形成颇具规模的医疗联合体。
筚路蓝缕,栉风沐雨。“青心人”一直在追逐、一直在努力。近年来,“青心”逐步构建起涵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亚专科的完整诊疗体系,确立了一条与综合医院差异化发展的心血管特色之路。久久为功,方是对四十余载来路的最好回应。
孜孜以求 硕果频臻
在心血管领域,技术是生命线,创新是源动力。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青心”)作为山东省唯一的省属公立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始终引领技术前沿。“青心”人传承老一辈“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技术创新之路上不断迈进。

青心心血管介入中心致力于打造“精品介入工程”。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规范化治疗,同时结合国际最新理念,根据患者病情在省内率先、规范开展了“可降解支架(BRS)”“药物球囊(DCB)”“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等治疗,常规开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支架植入术、急诊血栓抽吸术、CTO病变、左主干及分叉病变、高钙化迂曲病变等复杂病变介入手术治疗。
2022年8月8日,青心心血管介入团队成功实施了全国首批、山东省首例Micra AV 无导线双腔起搏器植入术。该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我院起搏器植入迈入无导线双腔起搏时代,在心律失常诊治和起搏技术领域迈上了新台阶。
2024年9月27日,青心成功应用IVUS-OCT一体机指导完成两例冠脉介入诊疗,为胶东半岛和青岛市首次应用,实现了精准PCI的再次突破,这也标志着医院冠脉介入手术进入“精准融合”新时代。该技术将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和血管内光相干断层成像(OCT)进行“精准融合”,提供更精准的血管腔内影像以及血管壁组织形态学信息,有效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和术中评估。
2021年,医院在省内较早开展“准分子激光冠脉斑块消蚀术(ELCA)”。该技术通过激光能量消融钙化斑块,为复杂病变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手术成功率。
2025年,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不断迈上新台阶。
星霜荏苒 居诸不息

启山林,砥砺行。四十余载风雨路,青心从研究室成长为专科医院,变的是规模,不变的是初心。展望未来,医院将继续以品牌为引领,深化医联体合作、深耕技术创新、提升服务体验。
(一)深度医联体合作,整合优质的资源
青心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深耕医联体合作,依托双方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与协同发展,实现专家共享、技术共享。青心借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综合医疗实力、人才储备及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技术攻坚、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升级,进一步扩大优质心血管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让患者享受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二)聚力破局谋发展,推行精细化管理
青心党委锚定“解困局谋新机”的目标,在去年9 月调研了多家兄弟单位后,开拓思路、积极谋划,推行精细化管理策略,从医疗质量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成本控制及患者体验改善四大维度上,通过优化流程、合理配置资源,成功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减少冗余支出。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医院还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让“青心”的专业形象深人人心,知名度与患者认可度显著提升。内外兼修的努力,不仅为医院打开了发展新通道,更推动其逐步走出困境,迎来了稳健复苏的良好局面。青心正以中流击水的劲头,逐步向数字化医院迈进。
(三)服务模式新升级,构建全周期守护
为践行“生命至上 青心守护”理念,医院推出社区“零距离”医疗精准服务专项行动,组织医护团队深入医院半径5公里的街道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等,精准对接居民医疗需求,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旨在构建覆盖社区、家庭、医院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打造“零距离、高效率、有温度”的,覆盖预防、救治、康复的全链条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四)硬件扩容大提质,夯实发展的根基
依托青岛大学医学医疗中心项目,一所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大专科、小综合”思路规划建设的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计划于2026年建成投用。医院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全省前列、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青心,永远在路上
“生命至上 青心守护”——这八个字,刻在医院的墙上,更刻在每一位青心人的心里。
青心四十余载的发展历程,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坚守,更是对“青(倾)心守护”承诺的践行。从1978年的研究室到如今的专科医院,“青心”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发展。“青心人”始终怀着医者的初心使命,“坚持用医术和责任托举生命,用情感和服务守护健康”。
道阻且长,未来可期。青心将继续以技术为刃,以仁心为盾,守护每一颗跳动的心脏;继续以更精湛的医术和更温暖的服务,守护人民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