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昌尧
来源:
编辑:报社
日期:2011-12-09 阅读:1
近日,我校出台了《关于做好2012 届 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结合国家、省、市就 业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我校毕业 生就业工作作出全面具体的部署。与此同 时,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各个层次 全面铺开,各项就业保障措施及时跟进,整 体工作呈现良好态势。
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办公室着眼于就 业工作全局,在深化就业工作优质服务的 同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继续 推进对学院一级的就业评估考核工作,通 过激励机制的确立和落实,充分发挥和调 动学院就业工作的中心作用,全面开展创 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全 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就业创业的 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就业市场和信息化建 设,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主渠道作用,积极主 动联系用人单位,加强与广大用人单位的 合作,逐步探索建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对接机制;积极探 索使用手机信息报、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建 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机制; 争取校友办的支持,与各地校友会、校友分 会建立常规联系,依托校友的人脉影响,帮 助毕业生就业创业。三是深入开展就业指 导工作研究,探索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创 业指导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 化辅导,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学生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在 软环境建设上着眼长远,一是在学生培养 方面,为学生夯实健康的发展基础,包括专 业、技能、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二是为 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引导学生树立 积极的择业态度;三是结合“作风建设年” 活动,培养和展现学生奋发有为的精神状 态,为他们创造有利的个人发展空间。
各学院按照学校部署,结合各自实际, 常态化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
国际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围绕提高 毕业生就业能力主题,全面加强对毕业生 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纺织服装学 院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充实就业工作 领导小组,调配两名教师接替调出辅导员 的工作,对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宣传、讲 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方针,帮助毕业生完 成从学生到职场的人生转变。在就业服务 上,学院随时为就业洽谈腾出会议室,提供 投影仪等所需设备。国际商学院积极和企 业建立沟通平台,举办多次专场招聘会。
国际学院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开展 创业就业教育的同时,围绕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积极开展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学院于 10 月中旬开始启动创业就业教育活动月, 组织开展了2011 青岛校园创业营销大赛、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系列讲座、专场招聘 会、职场模拟大赛等活动。学院积极探索和 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与企业 合作,建立了十余个大学生就业实践基地, 与超越前程集团联合探索开展“名企进校 园———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 在二、三年级就有比较明确的就业意向,开 展目标化、订单式培养,实现就业关口前 移。
外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在 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 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上。信息工程学院在暑假 中就提前动作,专门制作了招聘信息宣传栏,每周 至少两次邀请企业到学院交流、宣讲或洽谈。学院 主动与北京、深圳等地的著名企业建立联系,努力 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就业意 向达百分之百。学院突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 优势,与五征、临工等名企建立良好沟通,已举办 10 余场专场招聘会,为300 多名毕业生提供700 多个就业岗位。外语学院充分利用外国语文化节、 专家讲座、学者论坛等活动,扩大学院影响。学院的 就业举措着眼于就业质量:一是在名企建立就业实 习基地,利用暑期实习训练营促进与企业对接;二 是加大向名企推介力度;三是通过具体活动,展现 毕业生的素质和风采。日前,学院已有三分之一的 毕业生经过各种实训,为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学 院目前正将就业工作前移,力争2009 级学生三分 之二参与各种实习实训,两到三年实现所有学生都 有参与实训的机会,保证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 可持续性拓展。
各学院广大教师、辅导员、院系负责人等也主 动利用专业优势和个人影响,以各种方式向企业和 单位推荐学生,邀请企业来校考察洽谈,多途径帮 助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