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青岛市青岛大学企业家联...
· 我校获得一项国家社科基...
· 全国慕课教育创新大会(...
· 校领导会见中国法学会案...
· 校长魏志强到马克思主义...
· 我校举办医学发展领导小...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带队调...
文化学术
· 学校举办2024杂化材料国...
· 我校教师黄军荣获民建中...
· 艺术学院获得一项国家艺...
· 物理科学学院张永成团队...
· 纺织清洁技术及可持续发...
·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校...
· 转化医学研究院于涛和亓...
· 我校获评省教育厅专项内...
综合新闻
· 我校教育培训事业驶入高...
·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举行2...
· 校领导参加物理科学学院...
· 校领导巡听电气工程学院...
· 校领导巡听督学环境与地...
· 学校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
· 我校获评山东省“高校后...
· 校领导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为灾区同胞燃起生的希望——我校医学院附属医院四位专家在抗震救灾一线

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8-05-30     阅读:1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0级地震,数万生命在瞬间消逝,数十万群众需要救治。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危牵动着我校医学院附属医院近2000名医护人员的心,他们纷纷请缨奔赴灾区一线救治伤员。5月17日下午3点30分,附属医院接到了山东省卫生厅的紧急调遣通知。作为山东省第二批赴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队员,孙运波、孙建平、陈庆增、方巍4名来自重症监护室、肾内科和感染科的专家立即到医院集结,赶往济南,与来自我省其他地区的医疗专家会合。18日上午11点20分,救援队飞抵成都。一小时后,孙运波、孙建平、方巍到达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伤员比较集中的眉山市。陈庆增则被编入感染组,奔赴受灾严重的青川县。 从进入灾区的那一刻起,专家们便争分夺秒地抢救群众生命,用精湛的医术和真情关爱拂去他们身体和心灵的痛苦,为他们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尽最大努力抢救每一个伤员附属医院副院长孙运波担任山东省医疗救援队队长和临时党支部书记,据他介绍,由于眉山市受灾较轻,大量病人转到眉山各家医院接受治疗。他们主要负责眉州市医疗机构危重伤员的抢救、灾区疫情监控,同时对新入院的伤员进行传染病排查,以及对伤员转运进行沿途救治。到达眉山后,专家们顾不上休息,走访了眉山的4家医院,对伤员的总体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抢救每一个伤员,这是我们的责任!”记者电话连线采访时孙运波说。 到达眉山的当天晚上,一位危重伤员被送到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这名50多岁的女伤员本来患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地震时又被倒塌的房屋砸断了肋骨,胸部受到重创,被救出后虽然作了紧急处理,但伤情急剧恶化,等孙运波和几位专家赶到时,她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气胸等症状,生命迹象非常微弱。还继续抢救吗?怎么救?大家不约而同把疑虑的目光投向总指挥孙运波,“这里的每一个伤者都是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里抢救出来的,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孙运波斩钉截铁地说。经过专家们昼夜抢救,19日上午,这名妇女终于脱离了危险。 “今天眉山30余名患者康复出院了,这是我们到灾区后最高兴的一件事情。”“今天又有17名伤员要乘飞机到福州进一步康复了,为他们祝福!”……每次采访孙运波,他首先告诉记者这些喜讯。到目前为止,附院四位专家共救治伤员300余人,成功抢救病危伤员6人。灾区人民的坚强乐观令人感动谈到这些天在灾区的感受,几位专家告诉记者,最难忘的是灾区人民的坚强、乐观与互助。 方巍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病号的故事,这个小男孩是他从机场接来的。“这个孩子坐上急救车后,两只手紧握着,一句话也不说。他的眼睛满含泪水,却咬着嘴唇不让眼泪流下来。”方巍试探着跟小男孩说话,才知道这个年仅11岁的男孩地震发生时正在上课,顷刻间教室倒塌了,在老师的舍命保护下,他幸运地逃了出来,只受了一点皮外伤。但他眼睁睁地看着周围的同学被埋在废墟中,再也没有出来。更惨烈的是,在他跑回家后,发现家里的房子也塌了,爸爸妈妈永远地离开了他…… 听了小男孩的遭遇,方巍和孙运波哭了,他们从兜里掏出一些钱给他,但他坚决不收。他说:“我还活着,我以后可以自己挣钱,谢谢青岛的叔叔。”在男孩住院后,方巍和孙运波他们把钱偷偷塞进他的衣服里。 在青川的陈庆增目睹了另一个感人情节:21日中午他和几位医生正在吃饭,4个女初中生突然朝他们跑过来,每人手里拿着一块巧克力,放在了他们前面。4个女孩齐声说:“山东的爸爸妈妈,谢谢你们来帮我们,我们给你们唱首歌吧。”随后,她们便一字排开,唱起了一首歌谣。“虽然我们听不懂孩子们唱的什么,但大家还是放下手中的碗筷,给她们打起了节拍。”陈庆增说,在孩子们唱完后,他的鼻子酸酸的,忍不住掉下眼泪,旁边的几位医生也哭成了泪人。陈庆增说,他会把灾区的伤员当成亲人一样看待,“虽然控制传染病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但我会竭尽全力,不让传染病带走一个同胞”。 灾区同胞表现出的坚强与乐观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信心与力量。到灾区后近十天里,他们一直超负荷工作,经常忙得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当余震来临、当地领导劝他们撤离时,孙运波的回答是:“我们是来救援的,绝不能当逃兵。”25日16时21分许,青川县再次发生6.4级余震。此前从未经历过地震的陈庆增称他已习惯了在晃动中工作,他幽默地说:“现在地面不晃悠我都觉得不正常了。”家人,选择另一种方式奉献当四位专家奋战在救援一线时,他们的家人在后方用另一种方式为在汶川地震中死伤的同胞们奉献着。为了让专家们在一线安心工作,家属们尽量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他们把对亲人的担忧和牵挂化为默默的支持。 5·12地震发生前两天,孙运波得知在临沂老家的母亲因腰椎不适卧床不起,便和妻子商定,周末开车回老家,把母亲接到青岛来疗养。然而,地震发生后,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余年急救和重症监护经验的专家,孙运波做好了随时奔赴灾区的准备。出发前,他委托兄弟姐妹照顾好年迈的母亲。 孙运波的妻子孟旭霞是附属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结婚二十多年来,她早已习惯了丈夫为了抢救危重病人的无数次紧急出发。可是这一次非同寻常,一想到灾区余震不断,她的心中忐忑不安。她问丈夫:“灾区需要眼科医生吗?如果需要,我也去!”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和丈夫在救援一线并肩战斗!在医院举行的短暂的送行仪式上,孟旭霞坚强地和丈夫拥抱告别,转过身去,一串泪珠从她脸上滚落。 17日下午,陈庆增正在家里陪四岁的女儿玩耍,突然接到医院随时待命的电话通知。他的妻子马杰一下子慌了,立即冲下楼去,想为丈夫买一些随身物品。就在马杰在超市里手忙脚乱地挑选衣物时,陈庆增接到了出发的紧急通知。他把女儿托付给马杰的姐姐,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赶到医院。到医院后,陈庆增打电话告诉妻子自己马上要出发,电话那头,马杰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而女儿则天真地问妈妈:“爸爸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像以前那样抱抱我?” 31岁的方巍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都在杭州。接到紧急通知,他没顾得上告诉远在杭州的父母就出发了。到达济南以后,他才打电话告诉父母这个消息。5月19日晚,记者拨通了方巍父亲方德如的手机,他说,自从儿子去了灾区,他和老伴每天都牵肠挂肚,“但是国难当前,灾区的伤员更需要他,希望儿子在灾区努力工作,挽救更多的人”。 孙建平今年3月被派往附属医院海阳分院工作,地震发生后,他主动向医院领导发短信请缨,参加医疗救援队。而此时,她的女儿还有不到二十天就中考了,76岁的老父亲因肝癌复发并转移,不久前刚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孙建平的妻子李建慧在青岛一家首饰店负责采购,时常出差在外,但她毅然支持丈夫的决定,不辞辛苦操持着家里家外的一切。5月17日出发那天,再过三天就是孙建平的生日了,女儿孙晓彤几天前就买了一个精致的打火机,本来想给父亲一个惊喜。父亲出发前,她把礼物悄悄塞进了他的的背包。目送父亲出门后,晓彤含泪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爸爸,以前我不懂事,现在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迎接中考,不用担心我。” 孙建平在前线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家人,特别是肝癌晚期的父亲刚做了手术,他临走都没来得及和老人道一声别。“如果父亲知道了肯定会支持我的,现在我多救几个伤者就是对他最好的报答。”5月20日是孙建平的43岁生日,这一天也是他到灾区后最忙碌的一天,冒着余震的危险,他诊治了100多名伤员。孙建平说,这是他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