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剑南
来源:
编辑:李鹏
日期:2013-11-14 阅读:1
刘喜华是我国民族保险业出站的第一位博士后,2004年9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平安保险工作站出站。因为热爱讲台,刘喜华出站后放弃了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待遇优厚的职位,毅然来我校执教。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从教一生的追求。”现任经济学院院长的刘喜华对记者说。“我几乎不需做家务,也没有周六周日概念,除了出差,我天天都在学校。”他说,日常管理工作和研究课题占去了不少时间,他必须挤时间来备课、批阅学生作业、回复学生邮件等。
他不仅自己沉浸在经济学的魅力中,也尽力让学生感受到经济学的独特魅力。无论多忙,他都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并先后主讲了《经济博弈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经济预测与决策》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七门专业课,但他的课绝不本本主义,也没有固定模式。他交叉运用案例、讨论、报告、讲授、多媒体等形式,引导学生用经济学思维来观察和分析问题,用经济学知识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并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他认为,这就是经济学教育的精髓和经济学的魅力所在。
有位来自广西、目前在香港一家大公司工作的2008级毕业生,5年来,每逢教师节总要托人给刘喜华送花。“他以前学习基础薄弱,也不爱说话,我多次找他谈话,在课堂上经常让他发表见解。”刘喜华回忆说:“他毕业时拿到的不只是一张毕业证,更重要的是带着经济学思维走向了社会。”
刘喜华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思和培养经济学家思维的园地。他从不担心课堂辩论甚至争论是在浪费时间,“问题越争越清,真理越辩越明,学生不仅加深了理解,也强化了认识。”即使是那些性格内向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也愿意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刘老师数理功底好,专业视域宽阔,对我们专业学习帮助非常大。”2010级统计专业的张昆慧说:“刘老师常与同学们一起用理论阐释经济现象,回答提问时也非常有耐心,他的课总能给我们新的启发。”
刘喜华不仅自己重视教学研究,承担了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子课题,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还带领同事一起致力于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目前,由他牵头的金融学学科获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以他为负责人的我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已建设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了文科实验教学的新突破;他还与同事一道着手计划在两三年内,把校级经济金融定量方法教学团队建设成省级教学团队,把校级精品课程《经济预测与决策》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
刘喜华还指导各类脱产和在职研究生26名,并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是不简单的。”刘喜华说,“我必须不断地学习,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有一桶水,而且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教学心语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父母就教给我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教20余年,“坚守师爱,感受幸福”是对自己任教经历最恰当的描述。我时常告诫自己要用无微不至的、无私的爱,平等、尊重的爱,严中有爱、爱而不宠的爱去温暖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尽管时时体会到职业的辛劳,但也常常收获来自学生的感动,这种感动既丰富又简单。
我深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为人师表,必先修身养性。我以“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自勉。我愿终生执教,终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