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青岛大学》报
编辑:李鹏
日期:2018-12-24 阅读:1
从蜗行牛步的绿皮火车,到疾如旋踵的高铁动车,我目睹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亦见证了巨国的崛起。——题记
我与改革开放之间的故事,始于一趟列车。
火车头粗重的喷气声,就像绿皮火车的呼吸声,车轮接触铁轨时发出的咣当咣当的声音,就如绿皮火车的心跳声。坐在车厢里面,不用看车窗外,单凭声音力量和节奏上的变化就能知道列车的运行情况。到了道岔处,节奏会变得凌乱起来,进站停车时节奏减慢力量渐轻,出站发车时节奏渐快力量渐重。
车厢里并不精彩,到处都是人,就连过道、厕所门口、垃圾旁都塞得满满当当。车里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窗户还都是封死的。跨过走廊上横七竖八的腿才能到达我的座位,一路上,有人在脱帽脱鞋脱衬衣汗衫,有人在骂骂咧咧挪行李,也有人在剥鸡蛋喝啤酒打牌,还有人在喂奶……顿时我的大脑一片眩晕。
车开动了,为了躲避检票员对于我该买儿童票还是成人票的再三核实,我直接睡到了椅子底下。
虽然地板湿漉漉的,还伴有咸菜、鸡蛋、鞋子、厕所的臭味,但我睡得还很踏实。因为至少在这里我看不到光,也感受不到车剧烈的跑动,这样我就可以凭借我的想象,假装这一夜只是平地上的一个普通的夜晚。可是推销车的经过总要把我从梦里惊醒,吆喝声,叫醒睡在走廊上的人的警告声,提醒我收收腿的呵斥声,让我感觉我和睡在我旁边那些麻布袋子里奄奄一息的家禽没有什么分别……
这是我对十年前绿皮车厢仅有的记忆。
从记事开始,我每年春节都要陪老妈乘坐这辆绿皮车去探望远在哈尔滨的姥姥,挤在熙熙攘攘的车站,每一次的长途跋涉对于小小的我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那时窗外的光景并不“精彩”,从山东的最西边到黑龙江的最南边,沿途的一切极尽相似,又极尽平凡,放眼望去,居民区全是“土不啦叽”的黄墙小院,用手指一比,也就一寸,仿佛大风一刮就会连根拔起,偶有“五寸”的摩天大楼,让我心房乱颤。列车行驶在郊外,尤其是在晚上时,漆黑的夜好像要侵蚀掉我的双眸,除了哀嚎的风声,仅剩一片“空白”。
而现在,每年探望姥姥的传统没变,只是“K”开头的绿皮车变成了“G”开头的高铁动车,沿途的林立高楼取代了古老的小院。我想,这都是改革开放的果实。
端坐在疾如旋踵的快车上,插着耳机,手机里放映着经典的莫扎特的钢琴曲,当列车驶过高岗,期许着窗外:
呈现在我眼前的,确是一幅奇景。
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霓虹刺眼,灯光恍惚,亦幻亦真。无边无际的灯海,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地方,分不清哪是市区,哪是天边。只见有些灯光,结成一团,成为一个巨大的灯球;有些灯光,联在一起,像一条狭长的银链;有些灯光,则是若断若续,似明似暗飘荡着,似有无限诗情,无限画意。
看得出神了,被一阵温婉的声音叩开了灵魂: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咖啡还是矿泉水?原来是列车服务人员在贴心的服务。那一刻,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感恩心油然而生。我感慨祖国的变化,亦感慨改革开放为我们普通百姓送来的福祉。
不仅仅是绿皮车,改革开放的浪潮淘洗了中国的角角落落,让我们的生活迥然不同,飞机、互联网、网上支付、出国旅行、披萨、日料……这些让我们在改革中进步,在开放中成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绿皮车将被完全替代,我们只有在博物馆才能惆怅起那时的艰苦岁月,或许我们会设立个日子来纪念它们曾经的付出。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不该将它丢在回忆的垃圾箱中,就像不能忘记所有古老的事物,它们或许破旧,或许对你我的生活已经毫无用处,但它们见证了祖国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见证了中国这艘巨轮披乘风破浪、奋然前行。
孔先生的教诲穿破千年的迷惘,告诫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倘若改革开放让我们只懂得享受其中,不懂得尊重前人的付出,那华夏基业终将毁于朝夕。那时贫穷落后,食不果腹,但那时人们的眼中依然灼烧着耀眼的光,心中依然滚烫着明媚的梦想。落魄,但信念坚定,就像绿皮车,虽然行进缓慢,但一定会将我们送至遥远的北方。那我们呢?在讴歌改革开放的同时,亦要时刻警醒自己,人要有梦想,梦想去远方;倘若远方就在脚下,那就即刻起航,去更遥远的远方。
我目睹了绿皮车的改变,绿皮车见证了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怀揣着赤子之心,一同去往更美的地方。
张雨欣,医学部临床五年制2017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