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大要闻
· 学校举行大学生红色文化展演
· 2021届青岛大学纺织服装...
· 重庆市就业系统领导干部...
· 我校与国家体育总局、海...
·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撰文谈...
· 学校召开校长办公会深入...
· 人民日报刊发校党委书记...
· 我校分子生物与遗传学(M...
文化学术
· 物理科学学院李洪森、陈...
· 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受邀...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金...
· 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光亭、...
· 厦门大学李书昊博士受邀...
· 我校谭泓教授研究成果获...
· 上海大学姚喜明教授来我...
· 苏晓泉教授团队在微生物...
综合新闻
· 省教育厅第三轮安全督导...
· 学校举行第五届大学生决...
· 学校举办2021年全民营养...
· 学校举行第二十一届“礼...
· 学校举行沂蒙老区百名参...
· 学校组织2021年春季教学...
· 校领导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 学校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决赛
  工作研究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工作研究>>正文

从共同富裕到社会和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日期:2008-12-02      来源:      作者:     编辑:       阅读: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专题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深刻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标志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拓展和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但从他们的一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人联合体。《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是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提到和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邓小平率先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在改革的实践中,在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正是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科学的新概括是立足于现实社会主义,体现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指出了现实道路。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表现。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批判中,对未来新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勾画,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社会财富得到全面的丰富和发展,人的发展才能进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

社会主义本质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人的畸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不仅应包含物质财富的共同富裕,也包括全体人民在精神财富上的共同享有和自身全面发展方面的共同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只有当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时,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不仅体现在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且体现在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同人与人和谐相处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联系,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把握。

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十七大又一次重申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判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面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不仅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也是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四、从共同富裕到社会和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邓小平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和思考给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和谐社会”明确指出了共同富裕时的社会形态。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在新时期,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描述了共同富裕条件下的社会,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

其次,“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观具有更广阔的内涵。和谐社会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0余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赋予发展概念以更加丰富、全面的内涵:发展既是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既是指当前的发展,又包括可持续发展;既是指社会进步,又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升华了共同富裕的理想。

最后,“和谐社会”比共同富裕具有更加直接的现实性。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方式,娴熟地应用于解决邓小平提出却未能完成的课题,面对着实施“先富带后富”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地区、社会成员之间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面对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失衡,从而社会趋于多元化和多样化并引发出各类复杂矛盾的社会局面,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以理顺利益分配、解决社会矛盾为己任,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解决收人差距问题,坚持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从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再到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的丰富和重大发展。所以,我们党应该珍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地探索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以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