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晓晗
来源:文学院
编辑:李鹏 尹晓嵋
日期:2019-12-04 阅读:1
新闻网讯 11月30日至12月1日,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青岛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几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
30日上午,开幕式和鲁郭茅主题报告会在我校办公楼407会议室举行。开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魏建主持,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江南致欢迎词,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中国社科院郭沫若纪念馆馆长蔡震研究员,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分别代表学会致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兆波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十位学者进行了大会发言。蔡震论述了郭沫若与内山完造和内山书店的史料新见;杨扬探讨了茅盾对中国作家协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魏建介绍了1927年郭沫若与茅盾的联系;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李斌将从“做学问的革命者”的角度介绍了郭沫若的治学目的与成就;山西师范大学教授钟海波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虹》的思想意蕴进行了细致分析;我校教授吕周聚将《子夜》放置于人性视野中进行重读;四川大学教授陈思广考察了小说《子夜》的版本流变情况;河北大学教授阎浩岗重释《腐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黄轶从《呐喊》的三套话语系统看五四新启蒙话语的确立;厦门大学教授苏永延则从《汉文学纲要》出发探讨鲁迅的文学史观。发言结束后,青岛市作协主席高建刚介绍和推介了青岛市古遗址文化与老城区名人文化故居。
1日上午,分组讨论并举行闭幕式。四十余位学者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学者们围绕着鲁迅、郭沫若、茅盾的思想、人际交往、文学作品等展开深入讨论,并就如何将学术研究做好、做实、做新等问题提出了诸多见解。闭幕式上,各组召集人分别进行了分组讨论总结。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赵思运指出本次会议真正做到了鲁郭茅三军汇合,促进了三者的互动研究,避免了学科过度细化的弊端,并针对此次会议体现的学科新动向进行了评议,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我校文学院院长刘东方对大会进行总结,表达了对所有与会人员由衷的感谢。两天的研讨交流虽短,但成功达到了交流成果、沟通感情、促进鲁迅、郭沫若、茅盾研究深化和拓展的预期目的,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