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鹏
来源:
编辑:报社
日期:2011-12-09 阅读:1
加强产学研合作, 是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需要。长期以来,我校充分发挥地方综合性大学优势,依托国家、省、市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创新平台, 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深化校企、校地合作,积极投身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主 战场,服务社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为产学研合作
提供保障我校充分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是破解制约学校发展 难题的重要途径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2005 年,我校成立了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着力构建 学校与政府各部门、各大企业,学校与各学院、各研究 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2010 年,学校整合相关力 量,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负责我校与企业和科 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我校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信息发布交流等。2011 年,学校又成立了“青岛大学战略发展项目推进领导小 组”,负责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协调有关学院和职能部门,整合全校资源,争取社会支持,凝练策划战略发 展项目。
为促进产学研合作,学校进一步规范了相关科研管 理制度,不断完善、修订了相关科研管理办法,比如《青岛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青岛大学科研项目经 费管理办法》、《青岛大学自然科学科研业绩考核指标体 系》、《青岛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不断加强和 改进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等管理,提高横向科研项目绩点,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技术合作,促进科 技成果转化,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扎根社会需求 开展横向科技合作
“十一五”以来,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校教 师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从 社会现实需求中挖掘课题,通过和企业共同申报课题,开展联合攻关和技术研发,不断提升项目研发层次,逐 步培育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促进了我校科研立项、成 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
由于棉麻、石油化工等现代纺织的主要原料来源 越来越受资源、环境成本制约,我校夏延致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将目光瞄准了海洋,在国内首开先河开展了 海藻类海洋纤维研究工作,成功从海藻中提取纤维,纺 成丝线并织成布料,开辟了纺织纤维的第三来源。该课 题2004 年成功获批青岛市科技局和喜盈门集团联合 设立的基金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科研成果。课题组围绕海藻纤维不断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化进程,与 喜盈门集团、青岛青大海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 先后获批青岛市“十一五”规划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省 科技攻关计划、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国家 863 计划重点项目等,带动了海藻养殖、海藻化工、海 藻资源精深加工及纤维纺织品应用等多行业的技术进 步。针对目前甲壳素纤维价格偏高、医用缝合线研究尚属空白等现状,我校与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 起,通过对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研究,制备出甲壳素杂 化纤维,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拓展应用、增加产 品附加值的目的。
加强校企校地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校采取多种合作渠道,拓展产学研合作空 间。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广泛密切、具有特色的长期合作关系,以技术开发、转让或咨询 服务等形式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解决企事 业单位发展难题,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开展整体性、战略 性、长期性的产学研合作。学校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主动走进企业,与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咨询、科技 攻关,与我校共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 基地,在科技服务地方工作方面打开了新局面,赢 得了更大的科研可持续发展空间。2010 年12 月, 我校与山东如意集团签署了产学研全面合作框架 协议,双方共建“青岛大学如意时尚学院”,设立“青岛大学如意教育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条件 建设、人才引进、项目研发及奖助学等。我校车辆及 动力研究所与山东泰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建立了 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研究方向,联合研发“液压双元动力”及“新能源汽车”项目,在此基 础上,今年6 月我校与山东泰汽投资控股有限公 司、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共同组建了青岛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今年8 月该研究中心 与山东泰汽公司、德国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签署合作 协议,在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电机及控制器、电池电控系统和锂离子动力电池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二是与地方政府联姻,共同促进科研合作。2005年,我校公布了首批55 个为青岛经济社会发 展服务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领域和重 点项目,全面启动了为青岛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服务行动计划。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依托我校成立的青岛发展研究中心,围绕青岛市经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了300 余份研究咨询报告, 汇编了8 部年度研究成果集,为青岛市的经济发展 和文化建设发挥了参谋智囊作用。2010 年8 月,我 校与安丘市人民政府签署校地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在决策咨询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共建科技创 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多个项目展开合作。 2011 年5 月,我校与青岛市旅游局签署合作协议, 共建青岛旅游发展研究院,发挥我校旅游专业特色,为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分析、决策咨 询等专题研究和服务。2011年6月,我校和青岛市科技局联合举办青岛大学首届校企产学研对接会,吸引了以青岛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170 余家大中 型企业,共签署合作协议67 项,协议金额超过4000万元。学校制作了96 块成果推介展板,在电子信 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与节能减排、海洋产业、生物医药、农业、管理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发 布科研成果和合作信息131 项。对接会上,我校与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等6 家企业共同签署协议, 成立青岛青大产学研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注资 3000 万元,专门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运作。
未来五年,我校将继续坚持学术兴校思想,加 强规划组织,促进产学研合作,增强学校的自主创新实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创新 型国家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