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淑春
来源:
编辑:报社
日期:2011-04-14 阅读: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龙头性工作。记者采访研究生处处长夏东伟时,适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我校共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审核,新增数量并列省内高校(山东大学除外)第二;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通过审核,新增数量并列省内高校第一。我校学科建设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夏东伟说,本次申报工作结束后,我校的学科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建立了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需要的学科专业框架。同时这次申报工作也给了我们几点重要启示:一是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学术队伍,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省部级以上学术研究平台,进一步扩大学术交流,以此来支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是每个学科需要4—6个方向、8—10个教授,现有教授数基本能够支撑现有一级学科的建设,未来发展的重点是内涵建设,目标是高水平、有特色。三是鼓励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交叉融合是当今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领域,我们要着眼世界科技革命和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的新趋势,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突出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前不久闭幕的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要重点做好的六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二项便是“加强学科建设,培育特色优势”。谈到我校学科建设目前面临的发展机遇,夏东伟说,目前学校对学科建设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学校着眼于全校学科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布局,统筹考虑各级各类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情况,鼓励学院、学科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发挥办学特色和学科综合优势,通过服务地区以及国家、部门和行业需求,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结合国内外形势,夏东伟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普遍把研究生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与文化竞争力。发达国家近十年都在不断强化研究生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目前,我国有2600所高校,学生总规模2980万人,毛入学率24.2%,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从国内外环境看,中国正在“被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未来十年时间,将是我国教育“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研究生教育要从2009年的140万达到2015年的170万、2020年的200万。《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提出,本科生要从2009年的159万人,达到2015年的176万人、2020年的185万人;研究生要从2009年的8.8万人,达到2015年15万人、2020年的20万人。这些数据对我校未来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提出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国家政策的基本走向,对于我们做好“十二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在学科建设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夏东伟说,我校目前仍然处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期,处在“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起点。夏东伟引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宋承祥在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说明加强学科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水平重点大学的建设关键在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主体在学校,学科建设是高校谋求发展的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标志性工程和价值工程。成功的大学无一例外是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他们做了大家知道应该做而没有做到或没有做好的事情。学校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学科建设是系统工程更容易理解,没有理念提升、历史沉淀、师资水平、科研实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也就没有学科建设。系统工程有一个统筹问题,比如东南大学与原南京交通专科学校合并的学科统筹,将学术底蕴与学科特色结合、嫁接,把交通学科从专科层次发展为两个一级博士学科和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建设是标志性工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科竞争力,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学科文化,大学的优势、特色首先是学科优势、学科特色。
学校四届二次双代会召开在即,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学科建设专项规划也即将公布。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学科建设必然面临新的任务。夏东伟说,“十二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的主题是内涵发展。主要任务是以“高质量、有特色”为建设目标,推动一批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或省内一流水平;汇聚一支以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队伍;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的能力,取得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增强承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的能力,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一批以创新、交叉和开放为基本特点的人文社科科研创新基地和自然科学科技创新平台。
对于如何贯彻党代会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做好2011年的工作,完成 “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夏东伟谈了以下几条主要措施:一是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二是继续推进分类建设与管理,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三是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提升队伍学术水平;四是优化科研政策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六是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七是加强平台建设,建立以学术创新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模式;八是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他强调,为全面实施“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我们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广大教职员工转变思想观念,需要转变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观念。人文社会学科要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智囊团和思想库,应用学科要成为新兴产业的促进者、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二是要建立符合教学研究型大学内在要求的机制体制。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学术团队建设,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全面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