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
编辑:
日期:2004-03-11 阅读:1
一天下午5点,我校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台眼科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主刀大夫牛膺筠教授已累得两手发木了——从上午到现在她就未出手术室的门。患者是严重的视网膜漏斗状脱离,她和助手们都没想到这台手术竟然如此艰难:已经两小时了,他们还是无法把患者的视网膜展平!
眼科手术极为精细,主刀大夫两手两脚都掌控着精密的器械,四肢几乎悬空。看着58岁的牛膺筠,助手们心疼地劝她就此打住。又累又饿的牛膺筠一边抖动着发麻的双手,一边想:这位农村单眼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完全失明了,对他本已贫困的家庭就是灭顶之灾。“让我们再试试!”她说,“实在不行,就暂时把创口堵上,喘口气再接着做。”晚上7点多,皱缩的视网膜终于被剥开压平了。手术成功了,对于牛膺筠来说,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这是她临床工作的经典缩影。牛膺筠的“幸福时光”时常上演。
多年来,牛膺筠在临床业务上刻苦钻研,在眼部肿瘤、玻璃体、视网膜等疾病的诊治上成绩斐然。她在全省率先开展的眶内肿瘤微创摘除技术及外侧开眶术,使部分血管瘤摘除手术的时间由三四个小时减到10分钟。她在科研领域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1999年至今,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卫生部、省科委等课题14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9项,在2000年《中华眼科杂志》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名全国第11位,同年,她被评为2000年度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牛膺筠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也在学生身上花了很多心血。她经常出现在自己倡导的研究生英语角中,她要求业务查房时研究生要用英语研究讨论病情;她每周都会挤出休息时间,同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和课题…… 严师出高徒,去年她培养的学生,每人都有1-2篇论文被国家级核心刊物采用。她的学生、后来在哈佛大学深造的王红云深有感触地说:“当初上学时还为牛老师的严格要求心生怨言,走出校门才知道,那才是老师对自己的爱。”这些年她培养了19名硕士、博士,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导师、师德建设标兵。她所领导的眼科教研室被评为学校一级教研室。
附属医院眼科是牛膺筠的老师、我国知名专家潘作新教授一手建立的,今天,接力棒交到了他的学生手里。老师高尚的品德、严谨的治学风范深深影响了她。作为眼科主任、教研室和病理研究室主任,牛膺筠在科室里营造了团结向上的气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制定了教学科研的奖励制度、业务查房的制度,每月一次的全科室学术活动,用心经营的学术梯队,年轻的博士迅速走到了学术带头人的位置……
生活中的牛膺筠也是一个幸福的女人。一回到温馨的家,她所有的烦恼和劳累都消失了。她和爱人总是形影不离,早晨两人一起爬山锻炼,然后一起去早市买菜,得闲时他们会养养花、打打乒乓球。她还喜欢读小说:雨天里,依在床头,手握一卷,尽情沉浸在文学的意境里——这是她最大的享受。
3月3日,牛膺筠又从济南领回了省三八红旗手、省卫生系统“巾帼建功十大标兵”两项大奖。从她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上,人们可以相信牛膺筠的未来会更加精彩!